演藝交響樂團
管弦樂合奏是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訓練學生相當重要的一環,所有學習演奏管弦樂隊樂器的學生都會加入成為演藝交響樂團的一份子,每周進行排練,曲目涵蓋傳統交響曲及當代作品。演藝交響樂團不僅在本地有豐富的演出經驗,還與多位國際知名的樂團和指揮家學習和合作,例如澳洲室樂團、梵志登、伊雲奴域、澤維爾·羅特、米安尼堤、斯圖·斯特拉特福德、彼得羅·米亞尼蒂、符柏德、莫加利亞、埃坦·格洛伯森、葉詠詩、廖國敏、葉詠媛等。此外,樂團成員曾出訪北京及上海參演專業樂團的音樂會、耶路撒冷及台灣演出獨奏會、參與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彭德雷茨基音樂會及香港管弦樂團的「Share the Stage」等計劃。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總監梵志登及港樂樂師多次到訪學院,親臨指導樂團演繹不同樂曲。另外,演藝交響樂團及合唱團亦曾在里霖指揮下演出巴赫《聖誕清唱劇》音樂會。演藝交響樂團的演出頻繁,包括一年一度的歌劇製作演出。
在樂團音樂總監蔡敏德教授指揮下,樂團曾於 2016 年 10 月參演由韓國領事館主辦的韓國十月文化節 2016 音樂會,與三位蜚聲國際的韓裔獨奏家 Hyuna Kim(小提琴)、Richard Yongjae O’Neill(小提琴)及 Clara Minhye Kim(大提琴)同台演出。2017 年 6 月,演藝交響樂團與深圳藝術學校愛樂樂團攜手,分別於深圳和香港演出兩場音樂會。2017 年 10 月,樂團到訪臺北藝術大學, 與該校管樂及敲擊樂學生合演一場音樂會,贏得各方好評。2018 年 6 月,「協奏曲盛宴」音樂會由香港電台第四台廣播, 盡展學生獨奏家及樂團的才華。2019 年 10 月,樂團的弦樂手再次與臺北藝術大學的音樂夥伴合作,在台北關渡藝術節第二度亮相。2022 年 7 月,樂團攜手跟演藝合唱團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5 週年舉行慶祝音樂會。2023 年 12 月,樂團很榮幸獲邀參與第十屆香港新世代藝術協會音樂節 2023 閉幕音樂會,與著名鋼琴家白建宇和小提琴家朱丹同台演出。這場音樂會的錄影將於 2024 年五月份透過 CJENM(亞洲娛樂頻道 tvN Asia),傳送到包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在內的亞洲地區。
演藝中樂團
演藝中樂團由音樂學院中樂系學生和畢業生組成,並經常作各種中樂和小組合奏演出,如中國吹打、箏團、彈撥樂合奏、敲擊樂合奏等。樂團曾與眾多著名作曲家及指揮家合作舉行專場音樂會,如關迺忠、劉文金、何占豪、顧冠仁、趙季平、胡炳旭、閻惠昌、周成龍、何文川、石信之、王惠然、葉聰、鍾耀光、吳華、王永吉、邵恩、王甫建、劉錫津、劉沙、張列、洪俠、陳能濟、李助炘、劉順、郭亨基、瞿春泉、周煜國、朱昌耀、房曉敏、劉江濱、溫鋒超、周熙傑等。樂團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獨奏、重奏、合奏及協奏音樂會,演奏作品廣泛,計有經典中國樂曲、民間樂曲和創作樂曲。
演藝中樂團在本港推廣中樂藝術不遺餘力,經常在校內外舉行中樂演奏會,並參與各種不同場合的表演,活躍於香港舞台,以達到普及中樂藝術之目的。此外,樂團曾多次應邀赴英國、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法國、比利時、德國、丹麥、芬蘭、荷蘭、日本及新西蘭訪問演出,廣受歡迎。
何文川先生現為演藝中樂團常任指揮。
演藝合唱團
香港演藝學院的演藝合唱團由來自不同音樂學系,包括聲樂系的學生組成。合唱團會進行每週排練,並在學院的學系音樂會、歌劇選段音樂會和年度歌劇中演唱多樣化的合唱作品。此外,合唱團定期與本地和海外藝術機構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以下演出:由Helmut Rilling指揮與SingFest合作的巴赫《聖誕神劇》、由Neville Marriner爵士指揮與聖馬田教堂合唱團一起演出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為香港電台第四台演出的普爾賽《狄多與埃涅阿斯》,以及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的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其他重要演出作品還包括韓德爾的《彌賽亞》、孟德爾遜的《以利亞》、佛瑞的《安魂曲》和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
演藝木管、銅管及敲擊合奏團
演藝木管、銅管及敲擊合奏課程包括器樂合奏和演藝管樂團。為學生提供與學院老師合作並參加公開表演、排練和音樂節的機會。課程強調培養合奏技能、技巧、音樂造藝及音樂性。
演藝管樂團
演藝管樂隊為學習木管、銅管及敲擊樂學生有機會接觸管樂隊演奏傳統。管樂隊曲目風格涵蓋古典、當代及流行作品。管樂團近期的精彩節目有:由Paul Archibald、Peter Bassano、James Gourlay及Colin Touchen擔任客席指揮的音樂節、與維也納圓號室樂團同台演出的Heinrich Hubler《圓號四重奏協奏曲》,以及一場Alfred Reed作品音樂會,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其中包括由台灣著名小號手葉樹涵擔任獨奏的《小號協奏曲》(香港首演)。管樂團曾接受華南理工大學邀請前往廣州演出,亦曾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舉行的國際圓號研討會與著名圓號獨奏家Frank Lloyd和美國圓號四重奏同台合作。
演藝當代跨文化合奏團
演藝當代跨文化合奏團是一個充滿活力、創新精神的跨文化合奏團,涵蓋各種現代音樂風格。曲目包括當今著名的現代音樂曲目、東西方合奏音樂、年輕作曲家的新作品,以及與其他學院合作的跨文化/跨學科多媒體創作等。
室樂合奏小組
音樂學院為西樂學生提供不同的室樂訓練,合奏包括常規組合和跨部門組合。學生除獲安排參與不同室樂組別外,也可自行組合,所有組別均由學院導師指導。室樂課程亦舉辦駐院藝術家及世界知名藝術家的大師班。過往曾到訪學院的大師包括奧利安弦樂四重奏、彭德雷茨基弦樂四重奏、邁阿密弦樂四重奏、博羅美奧弦樂四重奏、安德利安弦樂四重奏、上海四重奏、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和聖馬田樂團的成員。
音樂學院的木管、銅管及敲擊室樂合奏提供全面的室樂課程,重點培育學生合奏技能和音樂造藝能。課程涵蓋廣泛的曲目,並鼓勵跨介別合作。學生積極參與公開音樂會、大師班、比賽和音樂節,同時培養聆聽、合作和創造能力。該系提供嚴格而全面的課程,為學生在音樂領域的事業發展作好準備。
中樂室內樂合奏由張重雪老師主導,透過中國樂器多樣化的小型合奏與重奏的教學組合,培養學生系統性學習並掌握中國傳統、經典的合奏作品,以至現代室內樂作品而展現其表達及理解能力,達到現代中樂多元化、全面而均衡的演奏水平等要求。教材以著名作曲家,包括大灣區在內之經典作品與新委約創作的室內樂作品。不定期舉辦演奏音樂會以及與各大院校、職業樂團作學術交流。
廣東音樂合奏
香港演藝學院於2004年開設廣東音樂合奏,由余其偉教授主導。以傳統小組合奏爲基礎,如硬弓組合、軟弓組合和輕音樂風格的合奏等,曲目教材有《娛樂升平》、《小調聯奏》、《平湖秋月》、《連環扣》、《走馬》、《雙聲恨》、《柳浪聞鶯》、《昭君怨》、《花間蝶》、《驚濤》、《步步高》等。表演形式有「五架頭」合奏、人數各異的小組奏、獨奏、重奏、齊奏及吹打樂等,尚有中型及大型民族管弦樂協奏和合奏。
廣東音樂合奏對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風格和流派、不同的曲意和技法的代表性曲目,做演奏實踐;對樂種的歷史沿革、人物典故等相關知識,作介紹及研究。合奏亦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研討會和演奏音樂會。
地方樂種合奏
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各地均流傳迴異多彩的樂種之合奏。除學院現時提供之廣東音樂及江南絲竹外,讓學生以傳統中國樂器中多變的組合,透過排練及演奏其他地區樂種的合奏,從而認識及掌握中國各地區不同的地方樂風。不定期舉辦演奏音樂會以及與各地方樂種專家、各大學院、職業樂團作學術交流。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由王志聰老師主導。本合奏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講解江南絲竹音樂的源起與發展,剖析其獨特的音樂結構與風格,以小組合奏形式讓學員懂得即興演奏手法,並同時掌握個別樂器的地道演奏技巧。除了學習傳統的江南絲竹名曲之外,亦會涉足近代創作的江南絲竹音樂,比對古今,以拓闊學員的音樂視野。
歌劇/聲樂合奏
聲樂合奏課程讓學生磨練技能,將歌劇、神劇、清唱劇、牧歌、室內樂作品等的合奏音樂融合為一種美麗而一致的聲音。聲樂學生們以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八重奏形式,甚至參與不同風格和樂種的複雜的作品的演奏。除了鋼琴伴奏外,有時還會與室內樂合奏一起演出,如弦樂四重奏、管樂/銅管五重奏等,訓練和雕啄與不同演奏者合作的藝術。
古箏團
香港演藝學院古箏團創立於1991年,由當時中樂系主任王國潼倡導。為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與演藝中樂團同時設立的早期合奏課程。每週排練兩個小時,每年舉辦演藝箏樂專場音樂會。早期作品約請徐曉琳、顧冠仁、周成龍等作曲家專門為該團創作和改編,積累了一定數量箏樂重奏、合奏作品。課程初期訓練由香港中樂團蔡雅絲導師,後期也聘請指揮家何文川等。目前由本院許菱子教授擔任。團員為中樂系學位和碩士古箏專業學生組成。
樂團創立二十多年來參演各類音樂活動,包括2006年《萬指千弦古箏情》「香港古箏節千人古箏與香港中樂團」的領奏、2008年香港國際中樂節、2012年《箏人show音樂會》、2014年首屆國際古箏研討會交流音樂會、2014年《箏情—周望、許菱子南北古箏大師音樂會》、2015年首屆絲竹室內音樂節等。古箏團亦於2016年受邀到訪杭州西湖國賓館,與日本和內地演奏家合作演出《杭州的聲音》跨年音樂會,也曾與中國音樂院校合辦古箏專場音樂會。演藝古箏團也曾得到何占豪、閻惠昌、石信之、郭亨基、周煜國等著名指揮家、作曲家的指導,多次與演藝中樂團合作,參演作品包括《雲裳訴》、《浪淘沙》、《孔雀東南飛》、《山水》等古箏協奏曲,參與錄製《粵樂薪傳》和香港演藝學院三十週年CD專輯《華韻新章》等。
演藝爵士樂團
演藝爵士樂團的宗旨是教導學生爵士音樂的演奏,認識當中和古典音樂不同的地方,鼓勵學生自由即興演奏,亦會教導學生認識爵士樂的獨有節奏,以及和其他人一起演奏時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