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院製作節目屢獲殊榮 以實踐啟迪學生

演藝製作節目《兒欺》團隊

2020年4月21日

2018年的校內製作戲劇《兒欺》,於多個專業劇場頒獎禮勇奪多項獎項及提名,包括第28屆香港舞台劇獎年度優秀製作、第11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整體演出和最佳女主角等。學生製作獲業界認可,固然可喜可賀,但更重要是,學生可充分利用校內機會,於舞台上與不同學院的師生一起實踐所學,與公眾分享表演藝術。

 

作為實踐型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演藝學院每年製作十多個大型公開演出,除了戲劇,還包括戲曲、舞蹈、歌劇和音樂會,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所屬學院的學生們擔綱演出,並由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學生製作。學院不時邀請本地和海外業界人士參與,與學生一起創作,擴闊學生視野。演出以訓練學生成為專業表演者和設計師為目標,從甄選劇本,以至導演對製作的要求,均一絲不苟,務求達至業界專業水平,讓學生於過程中成長。是次《兒》劇的佳績,對師生而言實在是一大鼓舞。

 

《兒》劇翻譯自麗貝卡.吉爾曼的劇本,講述曾被性侵的資深社工Caroline遇上一對邊緣青年情侶,其中少女似乎擁有同類經歷, 以致Caroline一直堅定地支持着他們,協助他們尋找出路。《兒》劇導演兼戲劇學院高級講師(導演)鄭傳軍指,是次選擇《兒》劇,是因為故事對年輕人別具意義。他希望透過這個故事,為香港社會、年輕人帶來一點希望;而劇中眾多角色極為立體,鄭認為十分適合戲劇學生練習如何揣摩角色。

 

飾演Caroline一角的陸嘉琪(節目上演時為戲劇學院畢業班學生,坦言飾演如此沉重的角色並不容易,幸得導演安排與社工面談,從中觀察和了解社工的工作與思維;導演亦運用即興練習,模擬緊急情況,讓嘉琪以社工的身分處理,從而深刻體會角色心境。這一切都幫助她拿捏角色,其演出大獲好評,於業界三大頒獎禮(即第11屆香港小劇場獎、第28屆香港舞台劇獎,以及2018年度IATC (HK) 劇評人獎)均獲提名最佳女主角或年度演員,最後更勇奪小劇場獎的最佳女主角

 

導演於排練期間所安排的各樣訓練,亦為幕後製作團隊帶來啟發。陳美玲(節目上演時為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畢業班學生)於《兒》劇首次擔任音響設計師,她認為學院的製作節目讓她真正學習到如何與團隊溝通和合作,透過全面地參與創作,見證自己的成長;而導演所安排的社工分享,亦令她理解性侵受害者的感受,繼而協助她於設計此劇的音樂、聲效時,加添了一份感性和深度。

 

學生經歷演出,除了可從故事和人物中得到啟迪,亦難免遇上被角色的痛處纏繞的時候,尤其《兒》劇是一齣講述性侵的故事。作為老師,鄭守著第一道防線,關心一眾學生的情況,適時介入、輔導,讓學生可以在學院的安全網內盡力探索無限的可能性。

 

談及此劇的成功,鄭認為獎項只是錦上添花,最令他欣喜的,是於每場演出後看到觀眾流露的滿足。至於獲獎的關鍵,三人均異口同聲認為是每位學生所積累的學習成果,並歸功於整個充滿愛的團隊。鄭稱讚嘉琪的努力,細膩地演繹角色的心理變化,演活一個與自己真實年齡相距三十多歲的角色,令觀眾信服(鄭稱有觀眾誤以為她是客席資深演員)。嘉琪卻謙稱全靠鄭的指導和豐富的行內經驗,帶領團隊成就是次精彩的演出;而造型設計師們的巧手,亦讓她投入角色。美玲則十分珍重團隊間的關係,她感激每位成員的全情投入,互相支持,合作無間。或許,這就是校內製作的美麗,不僅具專業規模,亦擁有適切的配套,讓學生得到了珍貴的經驗和友誼。

 

在校四年的光陰,帶領嘉琪和美玲認清志向。對嘉琪而言,劇場是個感染觀眾的地方,她將繼續在演員一途上鑽研,為香港的文化生態出一分力。美玲則稱她現在更認識自己,並確立了對設計音響的熱忱,希望日後可以與公眾分享自己設計的聲音裝置藝術。

 

(原文於《演藝通訊》2019年9月號刊登 按此閱讀原文。)

按此訂閱電子月刊和學院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