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培植艺坛新星

戏曲学院梁心怡与音乐学院陈子洵

2021年9月1日

「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参与,不会有辉煌的前途。」白先勇在推广昆曲复兴运动时有感而发。艺术传承,从来是漫长的希望工程,作为表演艺术的教育先导,香港演艺学院三十七年来孕育无数文化艺术工作者。戏曲、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舞台及制作艺术六大学院,培育一批又一批对表演艺术充满热诚的年轻人以薪续火。来自戏曲学院的梁心怡与音乐学院的陈子洵,两人志趣不同,却抱着相同愿景,期望学有所用,延续传承之路。

 

现於戏曲学院修读粤剧高等文凭的梁心怡,十岁加入儿童粤剧团,师承尹飞燕、吕洪广、张宝华等多位名伶,并随林锦堂习唱。香港学生一人一体艺,梁心怡视粤剧为恒常课余活动,笑言学戏有助提升DSE中文科成绩。成绩优异的梁心怡,中学毕业后入读香港大学法律系,期间开始参与演出工作,有好几年时间密集游走於舞台与法庭之间。「有次接到在离岛演出的神功戏,我当时正在实习非常忙碌,但不想放过演出机会,於是每天晚上演出,第二日坐最早一班船回公司,匆匆换衫换鞋便上法庭,放工后,随便吃点东西又赶船入离岛演出。」

 

粤剧与法律,看似南辕北辙,梁心怡却认为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日常工作面对不同客户,以至千奇百怪的法律个案,不但扩阔了眼界,更有助年纪轻轻的她理解剧本,演绎成熟角色。「我喜欢观察客人,当他们诉说自己的遭遇,我会留意他们的表情和反应,揣摩这些细微之处对我演戏有很大帮助。」

 

为未来装备自己

 

在事业和梦想之间,梁心怡同样追求平衡,尽力谋求双线发展。去年,她为了提升粤剧造诣,报读演艺学院两年制粤剧高等文凭课程,「我参与正式的粤剧演出已有一段时间,希望趁体力能够应付之际,把握时间为自己增值,否则观众很快便会发觉你只得两三道板斧。入读演艺学院希望加强基本功、唱功,提高处理剧本的能力,有信心争取更多演出机会。」

 

经历一年校园戏曲生活,梁心怡自觉大有进步,「外面戏班资源有限,排戏机会少,想向大老倌学习,要在虎度门外偷师,或从错误中学习。但学校是循序渐进由最基本学起,每次排练都会录影及检讨,正式演出时很少会出错,因为上堂同彩排可能已错过很多次,所有问题在演出前已解决。」戏曲学院的重点制作《锣鼓响》,每个学期为同学带来演出机会,梁心怡在第一学期演出《天女散花》,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戏曲学院高级讲师邢金沙导演,学员分为两组,轮流饰演主角天女和绿叶小仙女,同学们日夜排练,互相协调分担角色,过程正好体验演艺学院同学的团队精神。

 

近年政府增加拨款支持香港艺团及艺术家到香港以外地区表演和举办展览。作为粤剧界新血,梁心怡期待与不同地区的演员和观众交流:「从事艺术需要有不同刺激,有时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其他地方了解当地观众的需求,藉此作不同尝试,从而不断提升艺术作品的水平。其次是希望跟其他地方剧团的演员合演对手戏,亲身交流最能擦出火花,不断提升艺术修为。」

 

首办竖琴音乐会

 

刚完成四年制学士学位课程的陈子洵,在新学年成为音乐学院首位主修竖琴的硕士生。竖琴被称为天使的乐器,乐声悠扬悦耳,看起来优雅,弹起来绝不简单。「竖琴是一种复杂的乐器,要手脚并用,需要花很多时间练习及钻研,练少一日都会生疏。」陈子洵七岁开始学琴,初中时一度想放弃,后来加入学校乐团,通过比赛获得肯定,渐渐成为真正的爱好,更下定决心以音乐为终身事业。

 

中学毕业后,她报读演艺音乐学院,「比起其他有音乐课程的大学,演艺学院有较多演出机会,无论乐团或个人演奏,学校都给予我们很大自由度。」大大小小的演出机会,改变了羞怯的陈子洵,慢慢帮助她建立自信。今年七月,陈子洵联同三位不同级别的同学自发举行竖琴四重奏音乐会,是学院首办的竖琴音乐会。「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协助,包括场地、宣传、直播技术支援,又帮我们处理很多行政事务,令音乐会得以顺利举行。」四位同学更约定未来继续举办专场音乐会,让更多人欣赏竖琴的多面向。

 

陈子洵现正为学院十一月举办的《演艺交响乐团音乐会》作出准备,她今年获邀担任竖琴独奏,特意拣选阿根廷作曲家Alberto Ginastera的《Harp Concerto》作为演出曲目。「很多人觉得竖琴是一种高贵、优雅的乐器,但这位作曲家正正打破界限,创作出一首富有节奏感的乐曲,颠覆了竖琴的固有形象。」Alberto Ginastera的作品以创新见称,擅长运用阿根廷民族音乐的传统元素,融合现代手法,「演奏时我会加入敲击乐元素,例如用手掌敲竖琴的发声板,部分乐句则用指甲弹奏,制造另一种声效。其实竖琴可以好有爆发力和节奏感,我想令更多人认识这种乐器的另一面。」

 

教学与演奏并行

 

陈子洵师承著名竖琴演奏家于丹,她眼中的于老师和蔼可亲,擅用不同方法鼓励她大胆尝试。「老师很随和,给我很多意见和方向,有时遇上一些复杂的乐句,我们会讨论,当我有其他意见时亦会尊重我,最终让我自己选择。」

 

受于老师影响,陈子洵对教学充满热诚,计划日后朝着教育与演奏方向迈进。「现时愈来愈多小朋友想学竖琴,我会尝试集中教学,令更多人认识这种非主流乐器。」她指孩子自四、五岁起便可以学琴,但他们需要较多时间学习乐理,要设计易於理解的教案,慢慢讲解,上课需要极大耐性。「学竖琴没有特别要求,最重要是勤力,不要怕痛,因为我们用手指弹弦线,容易起茧或水泡,不过习惯了便没事。」她说来轻描淡写,背后所下的苦功不足为外人道。

 

谈及未来计划,外表温文柔弱的陈子洵怀着坚定的目标,「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希望先留港发展,累积经验和人脉,认识不同圈子的人,为乐团演出工作做好准备。现时香港市场有很多机会,愈来愈多新乐团成立,愈来愈多小朋友学习乐器,我希望把握时机推广竖琴。」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1年9月号刊登,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