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姊妹携手助基层儿童 校友庞倩渝、庞秋雁以音乐拉近心灵距离

庞倩渝、庞秋雁

2018年2月1日

艺术不能改变客观现实,却能唤醒人心,赋予希望。演艺校友庞倩渝(前)及庞秋雁作为非牟利组织音乐儿童基金会创办人,深切体会这个道理。她们於2013年成立基金会,为基层儿童提供免费学习音乐的机会。

 

约四年前的一个晚上,音乐学院校友庞倩渝在新闻上得知有基层学生因为负担不起购买音乐课本而被学校扣分,忐忑不安。彻夜难眠的她在网上搜索社福机构的资料,联络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乐意义教基层儿童音乐知识,及后更与姊姊、戏剧学院校友庞秋雁共同创办音乐儿童基金会(基金会),为基层儿童提供免费音乐教学。一路走来,组织由两姊妹壮大至一整个团队,但她俩依然不忘初衷,凡事亲力亲为。

 

四年来,这对姊妹见尽本地基层的哀歌。可幸的是,她俩与基层家庭同行,凭藉音乐为这些家庭送上关怀。访问期间,她们娓娓道来多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患抑郁症的母亲,看见「双非」儿子勇敢走上舞台演出而重拾希望、不幸丧父的小女生,四年间考上长笛八级、取得校际音乐节冠军,让妈妈流下快乐的眼泪,也有以「行街纸」留港的男生,尽管忙碌也坚持参与演出,在排练与表演的空档抓紧时间温习,只为考上医学院,冀望对社会作出贡献。谈起这些,她俩仍不时感触落泪。

 

庞倩渝说,基金会并非要带领基层儿童脱贫、或孕育另一个知名钢琴家郎朗,而是要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曙光。她们希望这些故事能被社会上更多人听到:「音乐不能解决经济上的贫富悬殊,但可以拉近心灵上的贫富差距,其实更有意义。音乐能够触动人心,塑造人的性格,透过组织乐团、合唱团,我们凝聚了家长与小朋友,他们互相影响和扶持。」对她来说,学习古典音乐需要坚持,练习古典乐章的过程就如人生。「每个小节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心机练习,可能很苦,但把每个小节的练习熬过,就练成一首乐章。我对家长和小朋友说,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也是这样慢慢逐步克服。」

 

谈到基金会,不得不提它与演艺学院的「亲密关系」。四年来,不少演艺学院学生及校友,都参与了基金会的工作及活动,以及担任乐器导师。庞秋雁说,他们除了从来不问回报,更经常表示在基金会所得到的体验,是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去年的音乐剧《音乐.儿童音乐剧2017》,一众演艺学院校友陈国邦、泰臣、罗敏庄等均为义演,甚至出动私伙服装,只求演出能尽善尽美。「很感恩,大家对此剧的口碑很好,不少导师都说小朋友们对音乐的热诚与学习的认真态度,唤起了他们自己小时候热衷学习音乐的美好回忆。也曾有专业乐团的乐师,参与了我们在深水埗的街头演出后,觉得很自由、很『贴地』,视之为非常珍贵的经验。」

 

基金会现在提供古典乐器班、音乐欣赏活动,组织管弦乐团及合唱团等,并举办为有经济问题或身体障碍社群而设的《共乐共融》亲子互动音乐会,以及每年举办基金会周年音乐会。庞秋雁回想,首次周年音乐会让她们最难忘。很多参演的小朋友,是第一次在正规的表演场地演出。他们弹奏初时都吓呆了,因为平日练习的地方都很吵很迫,他们从没有听过如此清澈而美妙的音色。我要为他们放松肌肉,才能开始演出!」展望未来,基金会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将於今年扩大服务地区范围,走出深水埗,踏入油尖旺等社区,帮助更多基层儿童。我们小时候都受过别人的恩惠,现在已是妈妈,因此希望继续透过音乐,回馈社会。」

 

(原文於《演艺通讯》2018年2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