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管弦乐团(港乐)合作推出「管弦乐精英训练计划」(计划),助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学院)毕业生向成为专业管弦乐团乐师的梦想进发。《演艺通讯》请来计划的幕后功臣 —— 演艺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蔡敏德教授及港乐行政总裁霍品达,畅谈这项让一众年轻音乐家翘首以待的新计划。
关於「管弦乐精英训练计划」
计划由太古慈善信托基金的「信望未来」计划赞助900万港元,为期三年,透过「驻团学员培训」和「音乐新晋荟萃」两个项目,让学院优秀毕业生累积更多管弦乐团演出经验,并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驻团学员培训」将遴选出六名学员,於每个港乐乐季接受密集式管弦乐训练,近距离与港乐乐师合作,演奏不同类型的曲目,并可参与大师班、工作坊和师友计划。「音乐新晋荟萃」的参加者将参与演艺爱乐的乐季节目。演艺爱乐是一个由20至25名学院毕业生於2017年创立的乐团,乐季节目包括两场音乐会和一系列室乐演出。
按此浏览计划网站
蔡 :蔡敏德教授
霍 :霍品达
《演艺通讯》: 是甚么原因驱使你们成立此计划?
蔡 : 近年,我们留意到学院毕业生的水准不断提升,可惜他们离开校园后缺乏让他们维持高质素演出的机会,而加入专业乐团或担任创意领导岗位的机会亦不多。作为本港唯一的表演艺术高等学府,我们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培训,协助他们开拓事业。是次计划的目的,是为这羣已毕业的音乐家提供针对性的密集式培训,一方面以传统方式安排他们於港乐这类顶尖的乐团受训,另一方面则藉着「音乐新晋荟萃」,让他们了解音乐会演出方式的最新发展方向,双管齐下,提升他们的管弦乐才能。
《演艺通讯》: 学院和港乐有甚么共同理念?
霍: 学院和港乐都希望为学院毕业生提供机会,在世界级指挥和独奏家带领的专业交响乐团中,得到台上和台下的实践经验,为未来投身管弦乐界做好准备。我们各自为计划投入我们的专长,亦即是管弦乐团经验和管弦乐教育。
《演艺通讯》: 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学院和港乐在今次计划中的实际合作情况吗?
霍: 港乐为计划的学员提供一个平台,与专业交响乐团一起工作,并透过由港乐乐师举办的大师班和工作坊学习。而「驻团学员培训」的学员,更可藉着港乐的定期排练、音乐会和师友计划,与港乐乐师和音乐总监梵志登,以至客席指挥和独奏家紧密合作。一众学员亦会获邀与港乐乐师同台演奏室乐。
蔡 : 学院和港乐在计划的不同层面分别担当领导和互动的角色。「驻团学员培训」将依循港乐的艺术方向运作,由学院代表、港乐音乐总监和乐师所组成的遴选小组一起挑选出六名学员。计划进行期间,我们会一起筹划下一步,并不时作检讨,有需要时会按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计划的成效。 而另一个名为「音乐新晋荟萃」的项目,则按学院的艺术方向运作,数年前演艺爱乐成立时也是以这个方向作为发展蓝本。此项目的参加者由学院代表挑选,他们将参与策划每一场演出,这些演出都是特别设计的,除了包含多媒体元素,亦会配合演出场地而作独特的安排。学院不仅提供场地及技术支援,以举办大师班、试音培训及工作坊,我们亦会与参加者一起构思这些活动。
《演艺通讯》: 除了向学院毕业生提供正式的管弦乐训练外,参与社区服务也是计划的一大特点,为何有如此安排?
霍: 我们认为,让大众接触音乐,缔造一起感受音乐的机会,是一件富有意义和影响深远的事。故此学员将作外展室乐演出,从而为服务社会出一分力。透过分享音乐的乐趣连结社区,并鼓励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一直是港乐的使命。
蔡 : 我们希望计划的参加者参与义工服务,以他们的音乐才华贡献社会。我们期望透过不同形式,与弱势社群分享音乐所蕴含的和谐,帮助解决社会上一些迫切的议题。同时,我们亦希望回馈一些为社群带来正面影响的非政府机构。
(延伸阅读:音乐学院学生一直致力与社区分享音乐。去年疫情期间,学生於网上以音乐传递爱与关怀。按此重温。)
《演艺通讯》: 计划听起来非常充实和有意义,我相信有意参加计划的朋友都希望知道从计划毕业后,会有甚么发展机会?
蔡 : 计划将装备学员应付世界各地管弦乐团的试音。而师友计划,以及创业和行政管理相关的讲座,则教授他们作为音乐家的自我管理技巧,以及有关规划和发展个人音乐事业的知识。通过「音乐新晋荟萃」项目,我们希望提升的,不仅是毕业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质技巧,还有策划这类活动的能力,从而让他们累积自信,日后开创自己的项目。
《演艺通讯》: 霍品达先生,你对於学员参加计划后的未来发展又有何想法?
霍: 他们可视加入管弦乐界为他们事业发展的目标,不论是作为专业演奏家或艺术行政管理团队一员也可。 如果他们的兴趣是成为乐团的专业乐师,我相信他们从计划中可得到充足准备,以迎接港乐或其他国际专业管弦乐团的试音。
《演艺通讯》: 学院以致力培育本地音乐人才而闻名,你们还有其他与此计划目的类同的项目吗?
蔡 : 校内有很多人应该已注意到,学院近年一直发展「企业家精神」的教学。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发掘和发挥个人最大长处的过程,亦是一个在意念和实践层面将学生与业界联系起来的举措。我们希望「管弦乐精英训练计划」能启发学生变得更自主、自信,增加对世界的好奇心,积极探索练习室以外的世界!
《演艺通讯》: 学院将如何秉持「管弦乐精英训练计划」的宗旨?
蔡 : 我们正在筹备一个「指挥及文化领导」(暂名)四年制学位课程,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其宗旨与「管弦乐精英训练计划」如出一辙。 这个新课程的理念是,首先,所有学生都应释放个人潜能,无论是为自己或他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是成为一位创意企业家的第一步。其次,由於指挥家於乐团担当领袖的角色,我们将教授学生基本指挥技巧。这课程不仅让学生更清楚指挥需要的音乐造诣和技巧,亦期望提升他们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这方面的学习是课程的核心,我们希望这种精神能渗透到他们学习路上的各个层面。
《演艺通讯》: 从宏观角度看此计划,你期望港乐和学院从合作中,激发起甚么火花或化学作用?
霍: 计划是一个好开始,标志着本地音乐学府与本地管弦乐团之间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计划让学院及港乐互相了解,认识对方的思考模式、策略和潜力。而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是一起参与和讨论的人都有着相同愿景,大家都希望培育本地音乐人才,促进香港——我们的城市——的艺术发展。有谁能预知下一步?而期望总是教人兴奋的!
《演艺通讯》: 最后,在目前疫情持续的情况下,你对年轻音乐家有何建议?
霍 : 不要失去勇气。在家练习,运用Zoom、Facetime或其他程式与老师、同事和朋友保持联系。聆听古典音乐,学习,阅读⋯⋯利用这段时间来好好装备自己,为重返舞台作好准备。值得高兴的是情况正在好转,音乐厅、剧院和博物馆逐步重新开放,在保持社交距离下,可再次进行面授课和小组合奏。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1年5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